羊肉面是陕北的地标美食,要说最出名的,还得是我老家绥德四十里铺的羊肉面。陕北民谣里都唱:“米脂的婆姨,绥德的汉,清涧的石板,瓦窑堡的炭,四十里铺的羊肉面”,从这话就知道羊肉面在当地的分量了。
在我们这里,羊肉面绝对算得上是“硬把饭”。不论是庆祝喜庆的红色喜事,还是悼念逝者的白色丧礼、小孩满月、老人过寿,再或是逢年过节,只要是要紧的日子,那一碗热气腾腾、香气扑鼻的羊肉面,肯定少不了。

这不连续数日的阴雨,把天空泡得发沉,风裹着潮气往人骨缝里钻,连指尖都带着凉。周末我正琢磨着吃点啥,老公率先提出要吃羊肉面。翻了翻冰箱,正好有一件子羊肉,索性自己动手,做碗娘家绥德的羊肉面,把这一身湿冷都赶跑。
按我爸教的法子,炖羊肉最讲究“鲜”。第一步先把羊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块,这样炖的时候才好入味。接着冷水下锅,开大火煮,等水“咕嘟咕嘟”烧开,表面浮起一层血沫,就用勺子慢慢撇干净,再把羊肉捞出来沥干。这时候,锅里的原汤可千万别倒,让它搁那儿静一会儿,等杂质沉到碗底,再小心把上面清亮的汤舀出来,这可是炖肉的“魂儿”。
把澄好的清汤倒回锅里,再把羊肉放进去,要是汤少了就补点清水,刚没过羊肉正好。然后丢几片生姜去膻,放几颗干辣椒和一把花椒提味,再抓一把陕北红葱扔进去,那股子香味一下就出来了。陕北的跑山羊贵膻味小,等大火把汤煮得“哗哗”开,就抓一把新鲜香菜丢进去,先舀一勺汤尝尝咸淡,不够味就再加点盐。
炖肉的功夫,正好和面。羊肉面的面条,就得筋道才好吃。往面粉里加一小勺盐,分好几次倒温水,一边倒一边用筷子搅成絮状,然后下手揉成光溜溜的面团。盖上块湿布醒个十来分钟,醒好后把面团搁案板上,擀成薄薄的大面片,想吃面条就切成粗细条,想吃面片就直接揪。
等羊肉快炖好时,另起一锅烧水煮面。水开后把面条抖散下锅,用筷子搅两下防止粘在一起,煮到面条浮起来,再焖半分钟就刚好。捞面的时候千万别过凉水,只有热乎的面条才能裹住汤汁。
窗外的雨还在下,屋里却飘满了羊肉的香味。我和老公坐在餐桌前,吃一口羊肉,吸溜一口面条,再喝一口羊汤,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,把阴雨天的冷清都挡在了门外。等一大碗羊肉面吃完,我俩额头上都渗出了汗,连手脚都变得暖融融的。
原来自己动手做的一碗面,不仅暖了胃,更暖了这潮湿的日子,简单却踏实。


企业微信
纪检监察:0912-8516223
地址: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陕煤集团神木杏花园办公基地2310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