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以来,泰和公司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,以算账经营为指导,积极构建成本效益分析模型,采取柔性生产经营机制,推动“四种经营理念”落地落实。
用“紧日子”过“好日子”,降低成本增效益。泰和公司聚焦优化原料供应链与成本控制策略,深入调研原料市场,拓展原料采购的范围,掌握各矿点煤质、价格、库存等第一手信息,以神木地区煤矿为核心,将采购网络扩展至内蒙古及府谷地区,原煤供应商数量同比翻了一番。多矿点灵活采购符合标准低价煤,高价煤采购比例降低至15%,扩大地方煤矿采购比例,将地方煤矿参配比例提高在50%以上,多措并举降低原料采购成本,较市场价低10-20元/吨,实现降本约705万元。
用“营销”思维抓“生产”,严控质量创优品。泰和公司利用关键指标控制法,从原料煤入场质量化验到生产工艺管控对原料进行全方位监控,确保掺烧配比最佳,有效将入炉煤灰分控制在6%以下,力促兰炭产品灰分控制在8.5%以下。其中,兰炭中料灰分控制在8.34%以内,较同行业低1.47%,获得客户质量考核10元/吨奖励。结合公司装置实际,持续推进煤焦油产率提升攻关项目,破解装置运行瓶颈问题。通过大修2台横管冷却器、增加1台电捕焦油器,净化煤气纯度,改造和投运氨水池,煤焦油与氨水静置分离时间由原来的不足4小时延长到6小时以上,煤焦油产率有了明显提升。
用“乙方”思维做“甲方”,提升售价添利润。泰和公司通过细分产品市场,进行精细化管理,将大料、焦面客户由原来单一化工面,扩展到铸造业、水泥、型煤等行业,小料产品则运销海外,实现公司出口业务零突破。同时,建立了公司半周客户回访机制,清单式管理,差异化服务,明确责任人,确保及时响应客户疑问。创新营销模式,针对不同产品,采取锁价锁量、量价挂钩、单一定价方式,灵活销售,实现产品售价有效提升。兰炭产品售价较同行业高46元/吨,累计创效552万元。
用“赚钱”思维去“花钱”,提质增效稳增长。“我建议峰谷平电价差值,将石灰装置的卸灰阀、原料上料时间进行了错峰调整,节约电费。”“针对空压机夏季频繁跳车问题,我建议通过制定降温方案,对空压机散热器进行外引迁移改造。”等等。在泰和公司经营分析会上,大家集思广益致力于用“赚钱”思维去“花钱”,从电费、安全、经营、技术革新等方面控成本、提效率、增效益,以管理之“手”挤干成本“水分”。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,“自错峰用电以来,节约电费4.3万元;淘汰50台高耗能电机,年节约电能42.5万kW·h,实现降本25.49万元,仅电费每年可节约29.79万元。”(叶萍 白娇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