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电化公司深入践行“四种经营理念”,牢固树立“乙方”思维,实施了一系列科学有效、精准有力的管理创新举措。上半年生产电石22.94万吨,完成年计划53.35%;发电7.26亿千瓦时,完成年计划50.07%;同比减亏4337.85万元,累计治亏创效3346.67万元,为全年亏损治理攻坚筑牢了根基。
精准定位,打破“甲方”思维桎梏
电化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精准把握市场需求,调整生产计划,提高产品质量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组建“市场特侦小组”,打出“市场预判+动态调控”组合拳,在满足北元发货量的同时,合理调整发运比例,上半年累计外销创效303.95万元。积极开展市场调研,即时调整采购策略,建立“日监测、周研判、月复盘”工作机制,搭建“淡储旺用”工作流程,启动“分仓分级”储配方案,上半年电煤采购降本219.36万元。创新实施库存结算价格动态调整机制,累计降低采购成本220万元。构建“竞价直采+智慧物流”体系,运输费用压减72.62万元。创新性运用7天通知存款理财与善美融单支付工具,实现资金创效15.72万元。
精准技改,打破设备老化瓶颈
聚焦工艺革新与设备提效,实施“设备升级+精细管控”双轮驱动,淘汰高耗能设备,引入高效节能新设备,提升生产效率。持续开展修旧利废,上半年共计修复362件,节约成本180余万元。5月份,完成1#汽轮机低压转子更换,于6月3日并汽运行,机组运行负荷由95MW提升至105MW,每日可增加发电量24万度,6月份下网电量降本31.91万元,增收3.49万元。淘汰高耗能电机85台,创新建立电力负荷应急响应机制,实现生产工艺动态优化与非计划停机“零发生”。搭建精细化管控体系。发布《电石炉规范化操作标准》3.0版,构建包含原料配比、炉温控制等28项指标的精细化管控体系,新增锅炉煤耗等工艺稳定性考核指标。
精准培育,打破人才技能瓶颈
人才是第一生产力。电化公司推行“人才强企”战略,搭建技能培训平台,培养高技能人才。开展专业技术人员、关键技术岗位公开竞聘,上半年公开竞聘岗位21个,76人参加竞聘,23人竞聘成功,让“敢干事、能干事”的人有平台、有机会,较大地激发了员工潜能。常态化推行“师带徒”机制,召开第四期“师带徒”培养工作座谈交流会,结对师徒35对,通过一对一辅导和实战演练,提升新员工业务能力,缩短成长周期。上半年,新增3名助理工程师、13名工程师、3名高级工程师;4名员工成功晋升为中级工,37名晋升为高级工,3名晋升为高级技师。
精准谋划,打破产业链短缺僵局
通过苦练内功和强化外功相结合,在做优做细内部工艺的同时深化产业链布局。2025年上半年,加大煤泥掺烧比例,降本206.01万元;实施白灰分选制脱硫剂项目,实现了脱硫剂“自产自用”,降本42.3万元,外销创效26.25万元;将电石生产过程产生的黑白灰、炭材除尘灰全部入炉掺烧,节约燃料成本204.1万元。1×25MW(3#)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降耗改造项目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,锅炉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,为滨河新区供热提供了可靠的汽源保障,同时补充了锅炉检修期造成的汽源缺口。谋划乏汽回收项目和甲酸钙项目,实现电石炉尾气的就地资源化和高附加值利用,以及固体废物石灰粉末的减量化和资源化。目前乏汽回收项目土建工程约完成总工程量的85%,安装工程约完成总工程量的45%,预计2025年11月底前投入运行。